流流社是一間花蓮很著名的原住民風味餐廳
這家餐廳也是一位花蓮當地的原住民朋友推薦我去吃的
其實我吃過一些花蓮的原住民料理,但是像流流社這樣走精緻路線的其實不多
老闆是豐濱的噶瑪蘭族,除了熱愛自己的文化之外,每一道菜的背後都有故事喔
另外原住民很厲害的就是運用當季食材,這邊的料理都是在地最新鮮的食材
取名流流社就是紀念當初先祖噶瑪蘭的遷移過程
噶瑪蘭在清代的時候共有36社,流流社就是其中的一社
原居於蘭陽平原上的一部分噶瑪蘭人,因漢人墾荒及戰爭的因素,往南遷至花蓮,居住於加禮宛(現今花蓮新城鄉嘉里、北埔一帶),後又因加禮宛事件遷至花蓮縣豐濱鄉新社一帶
在今天原先居住宜蘭未遷徙之噶瑪蘭族群,因漢化通婚等因素,逐漸喪失昔日文化,但這份文化卻在花東海岸保存了下來直到今日
(以上文字擷取自原住民族群委員會-噶瑪蘭族之介紹)
流流社餐廳除了有傳統噶瑪蘭文化特色之外,更結合了豐濱東海岸特產,有山有海的料理非常特別
流流社主打無菜單料理,視季節的不同來調整菜色,每次吃到的都是當季最新鮮最特別的食材。這次訂的是450元的套餐
總共六個人一起,來看一下菜色吧
鹹豬肉的擺盤超美的,用白蘿蔔切片去油膩中間是輪胎苦瓜跟路喬
鹹豬肉的不論是醃的味道跟烤的熟度都剛剛好
煙燻飛魚搭配一點紅燒的做法,每道菜都擺盤的很漂亮吧
這道是東海岸很特別的「藤壺」又有人稱為「火山爆發」、另一個小碗裝的是醃製生吻仔魚
藤壺最簡單的吃法川燙一下即可,裡面的肉質我覺得有點像是偏軟的蟹肉,又比蚵仔更有口感一點
竹雞一人半隻,口感就像是港式料理烤乳鴿
筍絲。旁邊搭配的花也是可以吃的喔
創意料理豆腐。上面搭配的植物我聽一聽回家又忘記了。下次應該做好筆記
子排搭配的醬料跟味道都很好
這個看起來像辣椒,口感卻是青椒喔,吃起來一點都不辣,很解膩
煎蛋裡面加刺蔥喔,下飯很好吃
老闆的飯上也灑了刺蔥,增添口感,不握我忘記拍就是了
甜點是焦糖芭蕉
有些芭蕉吃起來會偏酸或是有生生的口感,這裡的完全不會,雖然拍起來不大,不過實際是一人大半條喔
吃完非常飽足
店內擺設
店內擺設
在這邊用原住民精緻料理,呈現出原住民風味餐的另一種面貌
原來料理也能這樣有主題、有故事
擺盤非常漂亮,另外幾乎每樣主菜的配色都可以吃喔,也有獨特的名稱,用配色帶出主菜的味道
可惜的是我回家很多名稱都忘記了,記憶力真的不太好,枉費老闆的介紹
店家的地址跟電話
因為是無菜單料理,要記得先跟老闆預約,也可以討論菜色以及價位
雖然我不是原住民,但是如果有朋友來花蓮遊玩
想要吃吃不一樣的當地料理,我推薦這家往往都會得到相當好的評價
除了食材新鮮好吃之外,也有許多屬於東海岸的特別料理,是其他地方吃不太到的,
加上老闆以及店的本身,到處充滿故事,吃一頓飯也能體驗不同於漢人的原住民風味喔